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研究揭示森林混交的增产效应

来源:中国森林病虫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研究还显示,随着混交物种的增加,增产效应呈增加趋势。 【来源:大邑检察】 相关论文信息: 5月20日,《科学》刊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团队

此外,研究还显示,随着混交物种的增加,增产效应呈增加趋势。

【来源:大邑检察】

相关论文信息:

5月20日,《科学》刊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团队研究成果。“该研究突破传统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研究的局限性,使用混交和纯种人工林配对数据对混交效应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定量研究。”方精云告诉《中国科学报》。

河北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陈建摄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物种性状组成是影响增产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同叶型(针叶和阔叶)混交比单一叶型混交的增产效果更好;不同叶生活史(落叶和常绿)混交比单一叶生活史混交的增产效果更好;不同养分获取策略(固氮和非固氮)混交与单一养分获取策略混交的增产效果相似。

中国科学报

研究发现,混交林的树高、直径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纯林,平均增加量分别为5.5%、6.8%和25.5%;这种增产效应主要是由种间互补作用导致的。

该研究系统阐明了混交种植的增产效应及其机制,解决了森林经营生产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球森林恢复和经营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研究结果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研究,并为BEF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搭建了桥梁。崔雪芹

地球上的森林多以多种物种组合、混交的方式存在(即混交林),少有单一树种组成的群落。在人工林中,混交林因为具有多功能价值被广泛推崇。相较于单一的纯林,混交林通常能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环境,更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然而,混交种植是否能促进树木生长和森林生产力,这一理论和实践问题未得到科学解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研究团队历时近5年,构建了包含255个站点、243个树种、5900余组配对数据的全球混交林实验数据库(Global MixTrees),并基于该数据库探究了混交种植对三个主要生长要素(树高、直径、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多种生物因素(物种组成、林龄、种植密度)和非生物因素(温度、降水)对混交效应的调控规律。

研究还表明,混交林的增产效应随着林龄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林龄25年左右和种植密度2500~4100株/公顷之间;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增产效果,高温地区增产效果更明显,但对降水变化不敏感。


文章来源:《中国森林病虫》 网址: http://www.zgslbc.cn/zonghexinwen/2022/0524/956.html



上一篇:让森林成为更优质“碳库”(美丽中国)
下一篇:为了守护这片林 他一年不敢出远门(图)

中国森林病虫投稿 | 中国森林病虫编辑部| 中国森林病虫版面费 | 中国森林病虫论文发表 | 中国森林病虫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森林病虫》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